座机:027-87580888
手机:18971233215
传真:027-87580883
邮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校内(武汉)

9大类“双碳”相关知识点 你了解多少
我国正积极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在节能、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森林碳汇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就,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那么你了解“双碳”吗?关于“双碳”的名词有很多,关系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一起来了解吧!
一、政策与目标类
1. “双碳”
碳达峰指国家或地区在某一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后逐步下降,标志着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指通过植树造林、碳捕集等技术抵消人为碳排放量,实现净零排放。中国目标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 零碳工厂
在工厂运营过程中(包括能源消耗、生产流程、废弃物处理等环节)实现净零碳排放的工业设施。其碳排放主要通过可再生能源替代、能效提升、碳捕捉与封存(CCUS)等技术抵消,最终达到“零碳”状态。
3. 零碳园区
涵盖工业、商业、居住等多领域的综合性区域,通过系统化规划和协同管理,实现整个园区的净零碳排放。
二、过程与机制类
1. 碳固化
通过生物或化学过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稳定的固态物质(如植物光合作用将CO₂转化为有机物)。
2. 碳沉积
二氧化碳长期储存于自然介质中(如森林、海洋、地质层),减少其在大气中的浓度。
三、交易与市场类
1. 碳交易
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买卖碳配额或碳信用,以市场化手段推动减排。例如欧盟碳市场(EUETS)。
2. 碳配额
政府分配给企业的碳排放许可额度,超额排放需购买额外配额,不足部分可出售。
3. 碳税
四、排放与足迹类
1. 碳足迹
衡量个人、产品或活动全生命周期内直接与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总量,以二氧化碳当量(CO₂e)表示。
2. 碳排放因子
单位能源消耗或生产过程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燃煤发电每度电的CO₂排放系数)。
五、技术与应用类
1. 碳捕捉
从工业排放源(如电厂、工厂)或空气中分离并收集二氧化碳的技术。
2. 碳封存
将捕获的二氧化碳长期封存在地质层(如枯竭油气田、咸水层)或海洋中,防止其重返大气。
六、产业与行业类
1. 碳密集型产业
单位产出碳排放量高的行业(如电力、钢铁、水泥、化工、航空)。
2. 低碳建筑
通过节能设计、可再生能源利用和低碳材料降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建筑。
七、管理与评估类
1. 碳监测
利用传感器、卫星等技术实时追踪碳排放源及浓度,为减排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2. 碳核算
量化企业、行业或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碳排放量,通常基于国际标准(如ISO 14064)进行计算。
3. 碳核查
由第三方机构验证企业或组织的碳排放数据真实性,确保符合法规或市场交易要求。
4. 碳咨询
为企业提供碳管理策略、减排技术路径及政策合规的专业咨询服务。
八、自然与生态类
1. 碳汇
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碳汇分别指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固碳)、草原(土壤固碳)、湿地(泥炭储存)和海洋(浮游生物吸收、沉积)等生态系统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九、生活与消费类
1. 碳标签产品
在产品包装或说明中标注其生命周期(生产、运输、使用、废弃)碳排放量的商品,通过透明化碳足迹引导消费者选择环境友好型产品(如低碳认证家电、碳中和食品)。
上一篇 > "双碳"目标下 综合能源服务是能源转型的核心引擎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