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座机:027-87580888
手机:18971233215
传真:027-87580883
邮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校内(武汉)

行业资讯

山西持续深化能源革命 地热能等新型能源矩阵持续完善

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是党中央赋予山西的重大历史使命。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全省上下重点围绕“五大基地”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深化能源领域创新攻坚,努力拓展开放合作新局面。

 

如今的山西,锚定绿色低碳目标,积极推进风电光伏规模开发,推动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发展氢能、甲醇全产业链,稳步发展地热能生物质能等,绿色能源发展持续提速。目前,山西新能源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4.4%,外送电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绿电外送量保持全国第一。

 

传统焕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首先要做好传统能源“高效利用”。

 

推进煤炭绿色开采,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关键一环。在山西,依托煤矿智能化建设带来的新机遇,陆续建成一批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等各类型绿色开采技术试点示范煤矿,11个市、9个矿区均分布有无(小)煤柱开采煤矿。同时,推动《煤矿保水开采技术规范》《煤矿离层注浆技术规范》两项绿色开采地方标准出台,进一步规范各类绿色开采技术路径和建设标准。

 

在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任力军看来,智能化建设是推动能源革命的关键举措,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深度应用,正在重塑矿井生产形态。目前,全省累计建成智能化煤矿298座,规模居全国前列;煤炭先进产能占比提升至83%,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推进煤化工高端化发展,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

现代煤化工技术犹如“魔法棒”,让煤炭变换出万千形态的同时,正释放出更多的价值。


山西持续深化能源革命 地热能等新型能源矩阵持续完善-地大热能

 

绿能加持,新型能源矩阵搭建

 

三晋大地上,一个个新能源项目,正成为推动能源结构多元化转型的生动画卷。

 

大风车转出绿能源。“太岳山风电场平均海拔超2000米,年平均风速达每秒7.2米,风功率密度每平方米319瓦,是名副其实的风能资源宝库。”太岳山风电场场长郭惠民介绍,截至2024年底,该风电场年均发电量达4亿千瓦时,最高年份更是突破5.2亿千瓦时,为区域清洁能源供给提供有力支撑。

 

氢能产业化探索同样坚定。吕梁经开区首批交付的30辆49吨氢能重卡,已实现吕梁周边县区与清徐县之间的稳定往返运行,不仅运力强劲,更标志着当地在氢能源核心技术产业化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我们十分看好氢能在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及储能领域的应用前景。当前山西的氢能产业布局,正围绕工业副产氢、可再生能源制氢及氢能应用场景展开。”山西太行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静说。

 

与此同时,山西稳步推进甲醇全产业链发展,在地热能生物质能等领域的开发也有序落地,新型能源矩阵持续完善。

 

储输协同,破解绿电“稳供”难题


随着新能源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对新型储能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如何将不稳定的自然资源转化为持续稳定的绿电,实现“存得下、送得出”,成为山西能源转型的关键课题。

 

不久前,山西印发2025年新型储能项目管理工作通知,新增2025年新型储能项目库项目119个,总装机规模达2400万千瓦。新增规模在全国省级储能规划中位居前列。

 

中条山下,永济市国云微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近4亿元建设的100兆瓦独立混合储能调频项目,40 座一人多高的蓝白相间厢式储能单元,构成了一座“巨型充电宝”,该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例,为新型储能技术应用提供了“山西样本”。

 

电网建设绿电外送领域,山西的“能源立交桥”已初具规模。目前,全省已形成“三交一直”特高压与14回500千伏外送通道交织的输电网络,外送能力达3162万千瓦,实现与华北、华东、华中三大区域的电力互联互通。亮眼的外送数据,印证着山西绿色能源的供给实力:2024年,山西绿电外送交易规模75.38亿千瓦时,首次实现绿电送达福建,覆盖全国24个省份,绿电外送量位居全国省级电网第一。2025年上半年,这一势头持续向好,山西达成省间绿电交易电量97.8亿千瓦时,为全国低碳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山西能量”。

 

能源革命,进无止境。山西将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加快规划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大力培育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着力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在黄土高原上书写着绿色转型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