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机:027-87580888
手机:18971233215
传真:027-87580883
邮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校内(武汉)
地热温泉迈向“十五五”:中国温泉文旅的高质量发展与创新路径
温泉作为传统文旅项目,如今正站在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不断削弱其竞争力,而疫情更使该行业经历了一场严峻的生存考验。尽管文旅融合温泉与大健康的结合已推行数年,但仍缺乏清晰的发展路径——政策支撑有待明确,市场形态刚刚萌芽,未来方向依旧模糊。
面对新旧交替带来的碰撞,温泉该如何焕发出新的活力呢?
答案并非仅仅是往温泉池中添加新的汤料。在“十五五”规划强调高质量发展与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温泉项目的升级改造正围绕以下四大路径展开。
过去的温泉开发,大多是圈起一口泉眼,配套几间客房,本质上是对资源的直接变现。这种模式在消费升级的当下已显得力不从心。温泉焕发新活力的核心,在于从“资源思维”转变为“产业思维平台思维”——将温泉视为一个枢纽、一个平台,去链接、融合并赋能更广阔的业态。
这意味着,温泉需要从一个独立的“景点”,转变为一个复合型的“文旅综合体目的地生态”。它不再是旅程的终点,而是深度体验的起点。无论是与医疗康养相结合,打造专业的康复理疗中心;还是与在地文化共生,营造沉浸式的文化度假场景;亦或是与户外运动、田园休闲联动,构建“快进慢游”的生活空间——温泉的价值,正是在这种“温泉+”的无限延展中,得到几何级数的放大。
有了产业的框架,更需要灵魂的填充。温泉项目若想摆脱千篇一律的局面,必须从简单的“功能供给”(仅提供泡浴功能),升级为独特的“内容创造”,更要致力于成为“独特体验情绪价值”的营造者。游客购买的将不再仅仅是“泡温泉”这项服务,而是一段由温泉所点燃的、不可复制的记忆与体验。
这就要求我们深入挖掘在地文化,将故事、美学与生活方式融入每一处空间。当温泉水质融入中医药典的智慧,当温泉服务承载起人文关怀的温度,温泉便超越了物理层面的温暖,升华为一场文化寻踪与身心共鸣的仪式。产品的同质化问题,终将被内容的独特性所打破。

在当前这个情绪价值日益重要的时代,内容创造的成败越来越取决于其为游客提供的“情绪价值”。我们打造的温泉不再只是一个消费场所,更是一个能让现代人暂时告别焦虑、获得疗愈、感受美好与连接的情绪场域。将这一理念系统地融入温泉项目的规划与体验设计中,正是抢占“情绪经济”先机的关键所在。
“十五五”是数字智慧深度赋能文旅行业的黄金时期,温泉项目也需抓住机遇,实现升级改造。科技的应用应着眼于两个层面:首先是内部赋能,旨在提升体验与管理效率。比如通过智能化技术智慧管理系统,实现无人值守、个性化场景定制,让服务更高效,体验更私密、更人性化。
其次是向外链接,温泉的“智慧化”也是打通引流与传播的关键环节。一方面,善于利用新媒体平台与新兴传播技术,将温泉营造的独特场景与生活方式,转化为具有高传播力的视觉内容与品牌故事,精准触达追求品质生活的群体。另一方面,接入智慧旅游平台,可无缝联动周边文旅资源,共同构建起以温泉为核心的区域性文旅生态圈。
任何宏伟的蓝图,最终都要落实到扎实的运营上。温泉项目的焕新升级,必须摒弃“重建设、轻运营”的旧观念,树立“运营前置”的思维——正如地大热能所做的,在规划阶段便结合项目特性,同步推进升级方向策划、运营模式创新与产品体系构建,从而让硬件投入真正服务于温泉项目的持续运营与市场接轨。
同时,可持续发展是景区保持活力的根本保障。这不仅指对温泉资源本身的可持续开采与利用,更意味着项目发展应与国土空间规划相协调、与当地社区发展共同成长,在环境保护与文化传承中赢得长久的生命力。
“十五五”的大幕已经拉开,为温泉项目开启了一个充满无限想象的竞争舞台。行业的共识也越发清晰:温泉的竞争不再是“水的温度”,而是视野的广度、文化的厚度与创新的力度。当温泉真正从一个孤立的项目,进化为一个融合产业、承载内容、拥抱科技、实现可持续运营的“复合型目的地生态”时,其意义便超越了自身,它不仅能焕发出自身的新活力,更能成为推动区域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上一篇 > 看懂温泉旅游:从怎么开到怎么赚,一篇说透新业态
下一篇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