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座机:027-87580888
手机:18971233215
传真:027-87580883
邮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校内(武汉)

清洁能源

地大热能“地热+”多能互补助力清洁能源发展-综合智慧能源

地大热能“地热+”多能互补助力清洁能源发展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依然是政府鼓励的主要对象,清洁能源行业也始终受到政策的支持。多能互补是未来清洁能源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政府依然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污染物排放水平,能源互补系统既有利于发展清洁能源,提高新能源占比,亦有利于降低火电等高污染、高耗能的程度,优化能源生产布局和结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自地热能十三五规划发布以来,国内地热产业迎来了一系列新机遇,对于“十四五”期间的地热能供暖发展,行业内普遍期盼顶层设计的优化,以多能互补的理念发展地热能供暖也获得了广泛认同。

根据国家能源局于发布的《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推进地热能供暖发展也符合国家对于“十四五”期间加速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的期待。当前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可分为发电直接利用两个方面。高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发电,中温和低温地热资源则以直接利用为主,对于25摄氏度以下的浅层地热能而言,可利用地源热泵进行供暖制冷

根据全国地热能资源勘查结果显示,我国地热资源约占全球资源量的六分之一。其中,浅层地热能资源量每年相当于95亿吨标准煤,中深层地热能资源量相当于8530亿吨标准煤,干热岩资源量相当于860万亿吨标准煤。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地热能利用占比每提高1个百分点,相当于替代标准煤375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400万吨、二氧化硫90万吨、氮氧化物26万吨。可利用资源量十分丰富。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旸认为,必须加强地热能开发的顶层设计,地热只是可再生能源大家庭中的一员,必须放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大局中去规划。他所强调的“地热+”思想,天(太阳能)地(地热能)合一、动(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静(地热能)结合。即把地热风电、水电、太阳能可再生能源结合利用,真正做到“多能互补、一能多用”,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地热+”多能互补储/供能系统。该系统可将各种形式的能量储存于地下并按需求取出加以利用,具有规模大、应用广、跨季节、成本低的优点。2017年国内首个地热+太阳能”互补供暖示范工程在兰州市建成投入运行。该工程集成中深层地岩热利用、太阳能热利用及跨季节储热等技术,可规模化、低成本、连续稳定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清洁能源供暖。“中深层地岩热-太阳能互补供热技术”在供暖季可采用地岩热与太阳能联合供热,在非采暖季可将丰富的太阳能以热能的形式储存于地岩热井,进行跨季储热,实现太阳能光热系统的年利用率最大化,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地下含水层储能系统被认为是解决地下水源热泵地下水不能有效回灌的良方,以地下水为介质,以100%原水回灌为手段,利用地质热惯性开发储能技术,也是跨季节储热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可与太阳能系统有效结合。一般情况下,在含水层蓄热装置中,需要安装冷水井和热水井各一口。在夏季太阳能充足的时候,可以将获取的太阳热能储存在热水井中。在冬季,通过抽取热水井中的热水给建筑供暖生活热水用热,然后将提取完热量后的水灌入冷水井中。

利用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具有清洁、环保等特点,在浅层地热能的基础上进行多能互补,结合空气源热泵燃气锅炉等应用,也可有效解决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中占地面积大、投资高的弊端,在高校酒店等场景也十分适用,具有经济、节能、环保等特点。


地大热能“地热+”多能互补,汇集光伏地热空气源、风力、生物质等多种新能源,努力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新能源产业由少到多、由点到面,逐步呈现出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坚持地热能为主体,多能互补,尽可能利用清洁能源,提高清洁化供暖比重。地大热能坚持“政策引导、市场主导、因地制宜技术多元、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在热电联产覆盖不到的区域优先发展地热能供暖,采用多能组合供热的技术方法充分开发利用地热,助力清洁能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