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机:027-87580888
手机:18971233215
传真:027-87580883
邮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校内(武汉)

能源审计在公立医院节能减排中的应用
国务院2024年5月23日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全面分析了各行业节能减排的具体举措,为各行各业节能减排的具体举措提供了参考方法。公立医院作为社会医疗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救死扶伤的职责,还肩负着科学研究、 教育培训以及公共健康促进等多重功能。这种综合性的角色使公立医院成为一个庞大的能量消耗综合体。在日常运营中,它所产生的能耗量是普通公共机构的两倍左右。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节能减排,对于公立医院具有迫切性与必要性。
1.1能源审计的概念
对于能源审计的概念,国家审计署尚未给出权威的解释,在相关法律文献中,《能源审计技术通则》将能源审计定义为“根据国家有关节能法律、法规、标准,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的物理过程和财务过程进行调查、测试和分析评价的活动”。在国际上,能源审计通常与环境审计相结合,强调其对于自然资源和环境受托责任的履行。
1.2能源审计的作用
公立医院实施能源审计具有三重作用:一是完善能源管理体系,通过审计梳理医院能源管理现状,为体系优化奠定基础;二是精准核算能耗指标, 运用国家标准进行能耗计算,便于与国内外同行相比,发掘节能潜力;三是进一步挖掘节能空间,通过全过程跟踪审核,提出改进完善建议,从而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与医院经济效益。
1.3能源审计的发展趋势
欧美国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实施能源审计,并根据审计结果督促单位对能源应用进行改进,降低能源消耗,提升能源利用率。我国能源审计在政府引导下不断发展变化,在公立医院的能源审计中,内部能源审计能够梳理能源消耗情况,挖掘节能潜力,对建设绿色节能医院具有重要意义。
1.4内部能源审计的优势
1.4.1内部能源审计具有整体性。医院决策层通过内部审计挖掘能源管理的漏洞,从而对症下药, 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是公立医院一种自我监管的机制,有助于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医院高层领导提高对能源消耗的重视,落实内部能源审计,能够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1.4.2内部能源审计具有灵活性。进行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根据医院实际情况把握管理标准,能够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更加及时地发现能源消耗的漏洞,医院也能够根据具体的审计结果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节能措施和计划,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
1.4.3内部能源审计具有长效性。内部审计不是一次性的活动,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医院通过定期的能源审计持续监测能源使用的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能源浪费的问题,且对审计所提出的整改措施落实情况也可以进行持续的跟踪,通过对医院月度、年度整改情况的掌握,确保医院对能源管理进行持续的优化和提升,帮助医院建立能源的长效管理机制,促进能源管理形成正循环。
1.5内部能源审计的内容和程序
内部能源审计是医院对能源总体利用情况、能源管理和计量情况、用能系统和设备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提高医院能源管理的效果,降低医院能源消耗。医院进行内部能源审计时,首先应成立领导班子,确定审计目标,制定工作方案,然后收集数据并对其进行梳理和核实,针对配电、空调等用能系统提出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可行性措施,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论证完成审计报告。
2某公立医院内部能源审计应用分析
案例医院集医疗、教学、保健等为一体,位于江苏省,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是省内重点的能源消耗大户。能耗主要包括:动力和消防用电、医疗设备用电、集中供热、集中供冷等。本文参照《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 17 166-2019)标准进行医院能源审计应用分析。
2.1医院能源管理制度建设情况分析
近年来,医院节能减排工作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了有效推进节能减排,医院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该小组由医院高层领导亲自挂帅,确保各项措施得到切实执行。后勤部门负责对能源消耗进行细致的统计和分析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更为精准的节能策略。医院对能源的采购过程实施了严格的管理,确保所有来源符合环保和能效标准。同时,在能源的日常消耗和库存管理上,院方也明确划分了相应的管理范围和职责,形成了一套初步成型的能源管理制度。医院内部的建筑以及主要能耗设备均交由专业的外包单位进行管理和维护。医院对这些外包单位进行实地走访与调查,通过对管理制度、岗位职责以及设备运行文件的综合评估,发现能耗管理的整体执行情况十分良好。这不仅表明了医院在节能减排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也展示了医院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心和能力。
2.2医院能源消耗对标分析
通过对标《江苏省公共机构能耗定额》中医疗机构能耗指标中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电耗以及人均综合能耗,对该医院2021年至2023年能耗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该医院在2021年-2023 年内部能源消耗逐年递减,能源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可见内部能源审计对节能减排发挥了正向作用(见表1)。但是整体耗能水平和江苏省医疗机构的引导指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医院还应不断提升其内部能源审计水平,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效果。
3医院内部能源管理情况分析
3.1能源管理缺乏系统性
目前,该医院尚未建立综合用能服务平台,不能及时获取用能数据。医院几座建筑的能源系统各自独立运作,由外包公司完成对主要能源设备的运营管理和日常的维护工作,并且将其消耗的能量由各外包公司进行统计并汇总到后勤部门。但外包公司的数据统计并不及时,因此建筑能耗无法得到正确和及时的体现。
3.2能源计量设施投入不足
该医院的能源计量设施不够完善或已经老化,导致工作人员无法准确测量和记录医院能源消耗情况,这直接影响到医院能源审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因此,医院在进行能源审计时,必须对能源计量设施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以准确地记录和计算医院的能源使用量。由于医院在能源计量和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一些重要的能源数据收集设施缺乏必要的更新与升级。资金短缺不仅影响了医院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而且也妨碍了能源审计工作的开展。医院必须采取措施增加对能源管理系统的投资,以确保能够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为能源审计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实的基础。
3.3缺乏能源管理专业人员
医院缺乏能源管理的专业人才,技术人员不仅应该具备专业的能源管理知识,还应该对医院的环境和需求有着深入的了解,而该医院现有的能源管理工作人员并不同时具备节能的专业知识及操作能力,对用能设备的维修和管理缺乏深入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精细化能源管理。
3.4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
医院部分用能设备使用时间过长,其效果不及初期,耗能也不断提升,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医院用能压力。早期安装的一些节能设备在设计和安装上存在缺陷,导致设备的能源消耗较高。影响能源消耗的主要因素有:设备是否经常维护,维护措施是否得当,一线技术人员是否熟悉机器的使用方法和程序。在传统的设备维护管理中,对数据的监控还停留在抄表和报警的被动状态。
3.5新能源消费占比较少
医院能源消费和使用还是以传统能源为主,且在新能源设施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导致新能源消费比例难以提升。例如,医院未充分利用太阳能、 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仍然依赖传统的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进行供电和供暖,新能源消费比例相对较低。
4公立医院节能减排策略分析
4.1构建智慧能源管控平台
在调查该医院能源审计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节能模式,即建立智能能源管理平台。根据《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和《医院建筑能耗监管系统建设技术导则》等行业规范,从节能管理的顶层设计入手,构建“监一管一控”一体化在线管理平台, 包含电能计量、电能监测和综合能耗监控等多个技术模块。医院可以对不同区域、不同设备的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并尝试将自来水、燃气等能源数据与管理平台进行对接,提高数据收集的时效性和可靠性。医院可通过对医疗设备的能耗监测,实现 “收集一监测一评估一改善”的闭环管理模式,为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医疗机构的能源消耗状况提供自动化的决策支持。
4.2优化医院能源管理方式
医院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强现有的能源管理团队,确保每个关键用能环节都有专人负责, 并通过岗位工作考核促进员工发挥最大的作用,持续改进工作流程。加强基础能源管理也至关重要, 医院应该安排专业人员定期进行能源消耗统计分析,并以图表形式直观展示每个月份的能源消耗情况,以助于管理层及时了解整体能耗趋势,发现潜在的节能机会。一旦能源消耗出现异常波动或超出预期水平,相关责任人应立即向医院的节能领导小组汇报,以便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家团队进行深入研究,制定解决方案。通过细化能源管理措施,医院能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降低运营成本, 构建绿色环保的医疗环境。
4.3加强医院能源计量管理
根据《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中关于建筑能源消耗的计量要求,将医疗机构的能源消耗进行分区和分项计量,除了基础科研和科研领域之外,尽量细化到各个科室。为了适应管理的需要,医院要加大对能源计量设备的配置,尤其是对重点科室、 二级计量设备进行改造,同时要加强对电表数据的收集,使其能够更好地将节能和统计相结合。医院要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节能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大家对节能减排重要性的认识,通过组织节能竞赛、设置节能小贴士等方式,在全院范围内营造良好的节能减排氛围。
通过技术的升级与改造和精细化管理提高医院能源利用率。一是在日常用电管理工作中,注意用电损耗的控制,降低无效率的操作;更换陈旧、 节能效果欠佳的医疗用变压器;二是减少照明系统的电力消耗,使用高效率的LED光源取代公共医疗区传统光源;三是在购买中央空调、锅炉和大型医疗器械时,应以节约能源为重点,制定相关采购分值;四是引入先进的能源管理系统(EMS),实现对医院内各个区域、不同时间段能耗情况的实时监控与分析,通过对数据深入挖掘,找出潜在的节能空间, 并据此调整相关操作流程或设备参数。
4.5强化医院日常节能行为
要在全院上下开展节约用能的宣传教育,改善职工用能行为。(1)加强对节能的宣传和教育,让广大职工将节能知识和信念融入到自己的头脑中,并将其转化为行动。(2)提倡节约能源。医院可以按照季节的变化,对单元机组的使用时间、空调的温度进行适当的调节。在夏季,医院可以充分地利用自然风来进行晚间通风,降低日间的空调能耗。在冬季,要注意不要盖上空调的出风口,户外路灯的开灯时间随季节昼夜时长的变化而变化。
5医院内部能源审计的创新与实践
5.1进一步实现能源管理的信息化与智慧化
通过开展内部能源审计,促进医院智慧能源管控平台的搭建与完善,帮助医院构建“监一管一控” 一体化的在线管理平台,进一步实现各类能耗数据的自动化收集、分类与分析,提高数据利用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实现“收集一监测一评估一改善”的闭环管理模式。
5.2进一步完善能源管理的制度化建设
通过开展内部能源审计,促进医院能源管理专业队伍与制度体系建设。从制度框架入手,重构能源管理的上下联动管理机制,并确立清晰的权责要求与职责分工,并配套相应的绩效考核与奖惩激励机制。通过多种管理手段的运用,实现医院能源管理的制度化、体系化与规范化,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一批专业的能源管理技术团队。
5.3进一步拓展医院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
内部能源审计作为一项新型且重要的审计内容,通过开展全面深入的能源审计,帮助医院进一步节能降耗,提高运营效益水平,并进一步拓展审计的职能范围与业务领域,有助于内部审计更加充分地发挥其在单位中的监督、咨询与评价功能,提升内部审计的价值定位。
5.4实践成效
5.4.1医院节能降耗效果显著。医院总务部门配套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节能管理专项措施,包括全院冷暖设施调控、照明时段分区、电梯运行优化、 管道渗水维修等,节能降耗措施落实到位,医院近三年实现了万元收入能耗占比的三连降。
5.4.2医院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医院能源管理的制度化与规范化,提升了医院能源管理的主动性与精确性。全院员工普遍形成了节能减排的主动意识,构建起了各层级科学化的能源管理体系,推进绿色医院建设,助力医院可持续发展。
5.4.3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医院进一步降低了能耗水平,提升了经济运营效益,同时也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帮助医院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上一篇 > 基于绿色建筑理念的暖通空调系统节能设计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