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探知识

我国化探数据处理方法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飞跃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是计算机和软件技术飞跃发展的阶段。PC机普及到各个野外队乃至个人,使海量化探数据处理和多样化处理成为可能。GIS的出现,给多元素化探信息空间叠加分析提供了有力工具,为地学研究提供了更丰富、更有效的化探信息资源。高级编程语言的出现,编程方法技术的提高,大大改善了数据量的限制,对于高性能的计算机,可以处理上百万条记录的地球化学数据。同时,一些新的化探数据处理方法也不断推出,如分形、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等。90年代地球化学数据处理的特点表现为区域性和多元性。
 
  数据处理软件的更新,即对已有化探处理软件的更新,采用新的语言改写。物探所在承担的“化探工作站”和“省级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信息系统”项目中,对80年代开发的常规统计分析和多元地球化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了移植,大大提高了化探数据处理的效率。在开发方法上,一方面直接采用Borland C++、Visual C++、Visual Basic等开发工具,开发成COM、DLL或ActiveX控件方式,优化了开发过程以及代码的重利用;另一方面基于GIS软件提供的二次开发功能,结合高级语言,开发具有空间分析功能的地球化学数据处理模块。再就是直接利用商业数据处理软件,如Geosoft、Surfer、SPSS等软件系统。
 
  在数据处理新方法方面,主要是非线性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余金生等提出了空间滤波方法(余金生,蒋金荷,张效民,1994),主要利用因子协同克里格法处理区域化探数据,对异常进行识别和分类评价。成秋明、李长江、施俊法等将分形、混沌及人工神经网络引入到区域地球化学数据的处理,主要用于异常下限确定、异常分离、地球化学数据模拟等(成秋明,2001;李庆谋,成秋明,2004;李长江,麻土华,1997; 1999)。李方林、鲍征宇等借鉴地球物理处理技术,包括小波变换、梯度法、傅立叶变换等,提出了将谱分析和数字滤波应用于地球化学数据处理的方法。地球物理处理方法的引入,使地球化学数据处理方法又增添了新的内涵(李方林,鲍征宇,1999;裴韬,鲍征宇,1998,1999)。
 
  张远飞等应用遥感图像分类方法,提出多元地球化学模式识别技术,通过多元素地球化学展示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共生组合关系(张远飞等,2004)。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近十几年来迅速发展的空间数据操作系统,它是一种集数据获取、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和显示为一体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应用GIS可以实现海量地球化学数据的管理、可视化数据操作、编制单元素及多元素数据的地球化学图和综合空间分析等。我国用于地球化学数据处理的GIS系统主要有Arclnfo (ArcView). Maplnfo、MapGIS等。另外,国内大学、研究所、政府机构等,还针对地球化学数据的特点'开发了基于GIS的专业型地球化学数据管理处理系统,如GeoMDIS、GeoExpl、MRAS等,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将地球化学数据处理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