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物探

综合探测方法在隧洞塌方体调查中的应用

  1 引 言
 
  隧洞开挖过程中遇断层及断层影响带时,岩体破碎、抗剪强度大大降低、摩擦阻力小、岩体自稳能力降低,使得岩体极易发生坍塌。当隧洞或地下洞室发生塌方后,设计需要调查清楚塌方形态、规模大小、塌方体影响带地质情况,为制定处理方案提供基础资料。
 
  每种探测方法只能反映地层岩体特定的物性参数,如力学、热学、电学、声学、放射学等特性参数。根据设计目的、探测方法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探测方案。探测工作通常可以从洞内和地面两种方式进行。当塌方距地表埋深较浅或全洞被堵死时可采用地面调查,当塌方距地表较深或洞内具备检测条件时采用洞内调查。地面调查可采用地震勘探地质雷达、高密度电法等方法,洞内调查可采用地质雷达、地震勘探地质钻探钻孔全景图像、声波等方法。
 
  每个洞室塌方情况及工程地质条件往往不同,结合探测方法的应用条件及优缺点,根据具体工程情况选择多种合适探测方法进行综合探测。
 
  2 常用探测方法特点
 
  每种探测方法都是建立在相应的理论基础上,利用岩体的各种特性差异来对目标体进行探测。只有选择合适的探测方法,才能获取最有效的地层参数。
 
  3 工程应用
 
  3.1 工程概况
 
  在建某水电站导流洞布置于河流右岸,洞室围岩以Ⅲ类为主,Ⅳ、Ⅴ类围岩主要分布在导流洞进出口段及断层带、小断层交汇带、裂隙密集带和岩脉接触破碎带。施工过程中导流洞出现两次塌方,体积分别为660m3和530m3,影响枢纽建筑物及施工安全。因此,须采取有效的加固处理措施,使导流洞塌方段围岩岩体处于稳定状态。
 
  3.2 方法选取
 
  由于导流洞布置于右岸,沿线山体雄厚,谷坡陡峻,基岩裸露,自然坡度一般在60°~70°,相对高差300m 以上。因此地表调查塌方段情况难以实施,只能选择洞内调查。
 
  洞内调查在施工单位对塌方体及其顶拱进行了表面喷混凝土封闭、注浆、管棚超前支护等支护工作后,岩体相对处于稳定状态后进行,以保证探测作业安全。
 
  塌方体岩体破碎,与稳定岩体主要在波速、电阻率、电磁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合现场测试条件选择采用地质钻探钻孔全景图像、地质雷达法、单孔声波相结合的综合探测方法。
 
  3.3 工作布置
 
  塌方段布置了A、B、C 共3个断面,每个断面进行地质钻探取芯、地质雷达点测、单孔声波和钻孔全景图像测试。各个断面顶拱、拱腰、拱肩部位布置1个钻孔,在B 断面两侧边墙各布置1个钻孔。钻孔孔径不小于76mm;边墙孔深为12m,拱顶钻孔击穿破碎岩体,一般进入完整岩体50cm为准;拱顶钻孔垂直于顶拱弧面切线方向,边墙钻孔下斜5°~10°。
 
  3.4 成果分析
 
  3.4.1 地质钻探成果
 
  选用2PC地质钻机配Ф76金刚石薄壁钻头进行取芯钻进成孔,总计完成11个钻孔。由于岩体破碎,部分孔段取芯率较低;岩体固结段岩芯呈短柱状,塌方体内部岩大部分呈颗粒状,塌方体后部岩芯呈块状-短柱状,图1、图2和表2部分钻孔岩芯照片及描述。
 
  3.4.2 钻孔全景图像
 
  钻孔全景图像法是采用先进的DSP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配合高效图像处理算法,直观取得钻孔孔壁图像的方法,可以辅助岩芯鉴定和弥补取芯率不足的缺点。通过成像以视觉获取地下信息,可直观、真实地展示钻孔孔壁岩层表面特征的优点,划分地层结构、确定软弱泥化夹层,检测断层、裂隙、破碎带,观察地下水活动状况及位置等。
 
  图3是B 断面JC03钻孔全景图像,同芯样照片相比,它反映的岩体信息更加丰富、准确。
 
  B-JC03钻孔0~2.3m 为固结段、较密实;2.3~5.4m为破碎岩体,裂隙发育、无序,碎块、碎粒状结构;5.4~8.1m 岩体破碎、裂隙发育、无序、张开,碎块、短柱状结构;8.1~9.4m 岩体较完整,裂隙较发育、闭合,长柱状结构。
 
  3.4.3 钻孔单孔声波
 
  由于塌方体位于导流洞顶拱,顶拱钻孔孔斜向上,测试声波需要注水耦合,塌方体遇水钻孔极易塌孔,故仅对边墙2钻孔进行声波测试,波速曲线如图4。
 
  钻孔揭示河侧、山侧边墙岩体岩性不一,河侧边墙为细粒花岗岩,山侧边墙为粗粒花岗岩。河侧边墙松弛深度为4.0m,平均声波速度在4 500m/s,松弛带以里平均声波速度为6 100m/s;山侧边墙松弛深度为2.0m,平均声波速度在3 600m/s,松弛带以里声波平均速度为5 500m/s。
 
  3.4.4 地质雷达法
 
  地质雷达现场测试条件极复杂:测试面凹凸不平,钢拱架间距短、仅为50mm,顶拱布置有φ108管棚、间距为40mm,布置大量锚杆。因此地质雷达采用点测方式,在两榀钢拱之间,沿顶拱弧向布置测点,重复测试避开钢拱、管棚等影响。理论上塌方体地质雷达能获得理想的测试效果,但是受到上述众多干扰因素的影响,测试图像对数据分析仅供参考。
 
  3.5 探测成果
 
  塌方段地下水不丰富,主要表现为湿润。此洞段岩体主要受地质构造的影响,有小断层通过,岩体破碎,加之不利结构面的组合,使其在隧洞开挖后形成临空面,因而在重力作用下形成塌方。
 
  经综合探测表明,此洞段岩体的垮塌深度总体中间较深,两侧相对较浅。其中B 断面顶拱部位垮塌深度大于14m,A 断面河侧边墙处断层破碎带及垮塌体较深,达14.1m。从探测断面分析,B 断面垮塌较严重,范围较广;C 断面次之;A 断面除河侧边墙外,总体垮塌较浅。
 
  固结灌浆壳体厚度随桩号增加而增加,各断面呈顶拱较厚、拱肩和拱腰较浅的趋势,顶拱厚度一般在5~6m,拱腰和拱肩厚度一般为0.8~2m,其中C 断面顶拱最厚为6.4m,A 断面各部位均较薄,厚度为0.2~0.7m;固结灌浆密实度总体较好,局部存在蜂窝状或空腔,其中C 断面顶拱灌浆不连续。
 
  4 结 语
 
  1)物探的前提是地下介质在某种物理性质上存在差异,比如密度、电阻率、导磁率等。任何一种物探方法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只能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使用,然而,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独具的特点。多种探测方法的综合运用,相互验证,才能避免单一方法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优势。
 
  2)通过实例应用,采用物探与地质相结合的综合探测方法,分析、研究塌方体等不良地质体形态是成功的,为制定后续处理方案提供基础资料。
 
  3)从理论上讲,完整岩体与松散破碎岩体之间具有明显的磁性差异,塌方体经过初步处理之后,存在大量的磁性干扰源,在这样的复杂条件下地质雷达法应用效果大大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