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温泉

温泉形成的热源条件分析

  关于地热增温率
 
  常温层以下的内热带中温度随深度的变化以“地热增温率”表示。各地地热增温率差别很大,这与地质条件、岩石的导热性能、火山与岩浆活动情况、地质构造的情况以及水文地质因素有关。在近代火山与岩浆活动区,地热增温率很高,约每深百米增温6~8℃。在正在喷发和不久前喷发的活火山区地热增温率更高,每深百米增温可达几十度。在地壳运动不活跃的古老结晶岩地区,地热增温率很小,每深百米增温小于一度。在主要由沉积岩组成的近代沉降地区和年青的山地为每深百米增温2~峨℃,平均每深百米增加3℃。
 
  区域性大构造控制着区域性热异常的分布
 
  江西温泉的分布受区域性大构造的控制,特别是活动性大构造的控制,这除与构造的透水性有关外,更重要的是区域性大断裂可以控制热源。区域性深大断裂构造延伸下切,一些巨型的构造可切入地慢,宽可达几十公里,长几百公里、上千公里。江西的一些构造有的属于这些巨型构造的延伸或它们的次级构造。大多属大型的断裂构造,可以切人结晶基底,宽几公里或几十公里,长数十公里上百公里。这样,地下深处热源就可以通过这些大型构造断裂导上来,形成局部地热异常区。此外构造断裂本身也可以产生一些构造热。从而为沿活动性断裂构造下渗深循环的大气降水提供了热源并形成热水,在适当地段出露地表形成温泉。所以,区域性大断裂对温泉的控制,首先是因为其对区域性热异常的控制。
  花岗岩体火山活动与热源
 
  江西花岗岩体火山岩盆地的分布受区域构造的控制。在赣北、赣南呈近Ew向展布,在赣中则呈NE向展布。新生代以来,这些构造又有所活动,从而切割了岩体,有的还有些脉体活动,从而将这些岩体余热或脉体的热量,通过断裂构造导致地壳上部形成地热异常区,大气降水经地热异常区循环形成热水。
 
  由于近期断裂构造的活动或深部岩浆余热的影响,可形成变质CoZ,从而形成碳酸泉。如赣南寻邻横径地区的碳酸泉和赣中崇仁县马鞍坪热碳酸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