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勘查

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工作质量要求

  地质水文地质调查
 
  地质水文调查范围应包括矿泉水的补给区或卫生保护区,调查地质地形底图比例尺不小于l:10 000。
 
  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应详细查明:
 
  a.水源地的地层时代、岩性特征、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及矿泉水形成的地质条件
 
  b.矿泉水的赋存条件、含水层岩性和富水性、分布范围、埋藏深度及水源地卫生保护条件。
 
  c.矿泉水的水化学特征和微生物指标。
 
  d.矿泉水运动状态和动态特征。
 
  e.矿泉水允许开采量及其保证程度。
 
  地球物理调查
 
  对埋藏型矿泉水,可针对主要含矿泉水的断裂构造或含水层进行地球物理调查,确定断裂构造的宽度、产状、含水层的埋藏深度与分布等。
 
  地球物理调查比例尺应与地质一水文地质调查比例尺一致,对所获资料,应结合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提出综合解释成果,作为矿泉水勘探与布置开采水源井的依据。
 
  水文地质钻探与试验
 
  水文地质钻探
 
  钻孔口径:松散层中的勘探孔,口径不小于175 nⅡIl。基岩中的勘探孔最小终孔口径不应小于110 mm。勘探开采井,以能下入取水设备为原则。
 
  钻孔深度:应以矿泉水含水层埋深为依据,覆盖层中宜建立完整井,以穿过含水层10-20 m为宜。基岩中穿过主要富水段,延深深度应不小于10 m。
 
  对含矿泉水的层位或地段的顶底板必须严格止水。
 
  必须采用清水钻进。严格禁止采用化学物质堵漏。
 
  详细进行钻孔地质编录,应特别注意对裂隙发育程度、裂隙面性质、构造破碎带发育程度的观测和记录。
 
  详细记录钻进中的涌水、漏水、逸气等现象的起止时间、井深、层位。
 
  对埋藏型矿泉水,应进行综合物探测井,准确确定含水层层位、深度及其物性参数。
 
  钻孔抽水试验对只适于单井开采的地区,应进行单井抽水试验。适于群井开采的地区,则应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多孔或带观测孔的试验。
 
  抽水试验地段,应以矿泉水含水层为目的层,当有多个含水层时,宜选择富水性最好、水质最佳的井段作为抽水试验段。当含水层水量小而又不易分层或分段时,可作为一个试验段进行混合抽水。
 
  抽水试验应进行3次降深,确定涌水量与降深的关系和回归方程曲线,计算试验井(孔)在保证水质达标成分稳定条件下的出水能力。各次降深间距不小于1m。
 
  抽水试验的延续时间,在水量丰富的地区,当抽水水位和水量易稳定时,稳定延续时间可选用24 h。在水源补给条件较差而水位和水量又不易稳定时,稳定延续时间可选用48 h或更多。群孔抽水试验,应结合开采方案进行,抽水稳定延续时间不少于96 h。
 
  抽水试验过程中,应连续多次采取水样,测定水中达标成分的含量变化。
 
  样品测试
 
  水样
 
  饮用矿泉水检验项目见GB 8537中4.1-4.5条。医疗矿泉水检验项目见本规范附录B。
 
  样品采集和保存见GB 8538.2。
 
  检验方法间GB8538.3-8538.63.3。
 
  气样
 
  凡有逸出气体的井、泉均应采集气体样品。
 
  分析项目包括H2S、Q2C02、CO、N2、NH3、CH4及Rn射气。
 
  样品采集和保存见GB 8538.2。
 
  同位素样
 
  究矿泉水的成因、年龄、补给来源等实际需要采集样品。
 
  分析项目按实际需要和水质情况确定,包括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3H.
 
  14C)。
 
  动态观测
 
  应及早建立泉(井)动态监测点(网),掌握矿泉水天然动态,对已开发的泉(井)应在已有观测点(网)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监测,了解开采动态变化规律。
 
  观测内容和要求:水位(压力)、流量、温度可每月观测2-3次,连续观测一个水文年以上。
 
  应及时分析和整理观测资料,编制年鉴或存人数据库,绘制动态变化综合曲线图。